的字义解释

蔑 五行属性

五行属:

康熙笔画数:17

读音:miè

繁体:

笔画:14

部首:

蔑五行属:木,康熙笔画数:17,拼音:miè
蔑字用于起名

蔑字起名寓意

【蔑】这个字用于起名时的美好寓意:象征着勇敢、坚毅、自信和成功,寓意主人翁勇往直前、坚韧不拔、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。

蔑字诗词来源

来自唐诗:张九龄所著《岁初巡属县,登高安南楼言怀》美化犹寂,迅节徒飞奔。
来自宋词:曹冠所著《念奴娇》赋念奴娇,洗千载之诬,以祛流俗之惑蜀川三峡,有高唐奇观,神仙幽处。

蔑字的字义
☆蔑〈形〉
☆(会意。从苜,从戍。“苜”是眼睛歪斜无神,“戍”是戍守人。合而表示人过于劳倦眼睛歪斜无神。本义:眼睛红肿看不清)
☆细小;轻微。如:蔑如(微细;没有什么了不起);蔑贱(犹微贱)
☆蔑 <动>
☆轻视;轻侮。亦作“懱”。如:蔑辱(鄙弃凌辱);蔑弃(轻视,鄙弃)
☆灭,消灭
☆蔑 <副>
☆无;没有。如:蔑有(没有);蔑蔑(犹默默。无声息)
☆蔑 <动>
☆以血涂染。引申为污,诬蔑。如:污蔑(用不实的言辞冤枉或破坏别人的名誉)
蔑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唐韻】莫結切【正韻】彌列切,?音篾。【說文】勞目無精也,人勞則蔑然。【晉書·衞瓘傳】權女與國臣書曰:先公名謚未顯,無異凡人,每怪一國蔑然無言。 又削也。【易·剝卦】剝牀以足蔑貞,凶。 又【書·君奭】兹迪彝敎文王蔑德。【傳】以此道法,敎文王以精微之德。【疏】蔑,小也。【揚子·法言】視日月而知衆星之蔑也。又【小爾雅】無也,末也。【詩·大雅】喪亂蔑資。 又【周語】不蔑民功。【註】蔑,棄也。 又地名。【春秋·隱元年】公及邾儀父盟于蔑。 又與滅通。【晉書·張駿傳】江吳寂蔑,餘波莫及。 又【唐韻古音】莫計切,同昧。【荀子·議兵篇】楚人兵殆于垂沙,唐蔑死。【註】卽楚將唐昧。昧與蔑同。【宋書·武帝紀】臨朐有巨蔑水。【水經注】袁宏謂之巨昧水。 【干祿字書】俗作薎。薎字原从?,不从伐。
与蔑字同音的字
与蔑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
与蔑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