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字义解释

牧 五行属性

五行属:

康熙笔画数:8

读音:

繁体:

笔画:8

部首:

牧五行属:水,康熙笔画数:8,拼音:mù
牧字用于起名

牧字起名寓意

【牧】总的来说,这个字寓意着勤劳和责任,寓意和多彩的生活,能够取得成果和丰收,人们过着丰富多彩、和平祥和、悠闲自在的生活。对于一些爱护生命、注重人际关系、崇尚和平、希冀美好生活的家庭来说,是一个不错的起名选择。

牧字的解释

一般指放牲畜;也指统治,主管。

牧字诗词来源

出自唐代李白的《雉朝飞》:锦衣绣翼何离褷,犊采薪感之悲
出自唐代王维的《渭川田家》:(斜一作:光)野老念童,倚杖候荆扉
出自清代袁枚的《所见》:童骑黄牛,歌声振林樾
出自两汉王粲的《登楼赋》:北弥陶,西接昭邱

牧字的字义
☆牧 <动>
☆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。从牛,从攴,表示手拿棍棒牧牛(羊)。本义:放牧牲畜)
☆统治;主管。如:牧司(牧夫,牧人。管民政的地方官);牧字(治理抚育)
☆牧 <名>
☆牧人;牧民。如:牧豕奴(放牧牲畜的仆人);牧奴(对放牧者的蔑称)
☆牧场。如:牧丁(旧时官府牧场的差役);牧监(隋唐掌牧地的官署)
☆掌畜牧的官员或官署。如:牧马所;牧正(牧官之长,主管畜牧)
☆古代州的长官。如:牧令(旧时称地方长官);牧宰(泛指州县长官)
☆姓
牧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莫六切,音目。【說文】本作?,養牛人也。从攴牛。【玉篇】畜養也。【廣韻】放也,食也。【揚子·方言】牧,飤也。【註】謂放飤牛馬也。【書·禹貢】萊夷作牧。【傳】萊夷,地名,可以放牧。【詩·小雅】爾牧來思。【周禮·地官·牧人】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,以供祭祀之牲牷。又【夏官·校人】夏祭先牧。【註】始養馬者。又牧師掌牧地。【左傳·僖二十八年】不有行者,誰扞牧圉。【註】牛曰牧,馬曰圉。又【哀元年】少康爲仍牧正。 又【爾雅·釋地】郊外謂之牧。【疏】言可放牧也。書牧誓云: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,是也。【書傳】紂近郊三十里地名牧。 又【易·謙卦】謙謙君子,?以自牧也。【註】牧,養也。 又【小爾雅】牧,臨也。【揚子·方言】牧,司也,察也。【韻會】治也。【書·舜典】旣月,乃日覲四岳羣牧。【傳】九州牧監。又【呂?】非爾惟作天牧。【禮·曲禮】九州之長,入天子之國曰牧。【周禮·天官·大宰】九兩,一曰牧。以地得民。【註】牧,州長也。【前漢·成帝紀】罷部刺史官,更置州牧。 又【詩·邶風】自牧歸荑。【傳】牧,田官也。又【禮·月令】舟牼覆舟。【註】主舟之官也。 又【周禮·地官·小司徒】乃經土地,而井牧其田野。【註】隰臯之地,九夫爲牧,二牧而當一井。今造都鄙,授民田,有不易,有一易,有再易,通率二而當一,是之謂井牧。 又【周禮·地官·遂師】經牧其田野。【註】經牧,制田界與井也。 又【廣韻】使也。 又【爾雅·釋畜】黑腹,牧。【疏】牛黑腹者名牧。 又【左傳·隱五年】鄭人侵衞牧。【註】牧,衞邑。 又廣牧,縣名。屬朔方郡。見【前漢·地理志】。 又人名。【史記·黃帝紀】舉風后力牧。【註】班固曰:力牧,黃帝相也。 又姓。【風俗通】漢有越巂太守牧稂。 又【集韻】莫候切,音茂。地名。【尚書·大傳】牧之野。劉昌宗讀。 又一曰畜牧。【書·禹貢】爲萊夷及牧。《釋文》徐音目,一音茂。 又叶莫狄切。【詩·小雅】我出我車,于彼牧矣。自天子所,謂我來矣。召彼僕夫,謂之載矣。王事多難,維其棘矣。來叶六直切,載叶節力切。
考證:〔【周禮·地官·牧人】掌牧六畜而阜蕃其物,以供祭祀之牲牷。〕 謹照原文六畜改六牲。〔【集韻】莫侯切,音茂。地名。〕 謹照原文莫侯切改莫候切。〔【書·禹貢】萊夷及牧誓。【釋文】徐云,一音茂。〕 謹按所引禹貢文未全,謹照原文改爲萊夷及牧。釋文徐音目,一音茂。
与牧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
与牧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