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字义解释

掎 五行属性

五行属:

康熙笔画数:12

读音:

繁体:

笔画:11

部首:

掎五行属:木,康熙笔画数:12,拼音:jǐ
掎字用于起名

掎字起名寓意

【掎】这个字代表静观其变、勇毅进取、细心周到、持意志坚定、礼贤下士和充满活力等美好寓意,适合给积极进取、勇于面对挑战、具备细心周到和礼貌的人起名。

掎字诗词来源

来自唐诗:柳宗元所著《乐府杂曲。鼓吹铙歌。战武牢》逆之助,图角。

掎字的字义
☆掎 <动>
☆[从旁或从后]用力拉住,拖住
☆掎,偏引也。从手,奇声。--《说文》
☆又如:掎汩(犹牵动);掎拔(提引而出;挺拔);掎鹿(拉着鹿);掎裳连袂(牵裙连袖)
☆发射
☆机不虚掎。--班固《西都赋》
☆牵制,拖住使不能自由行动。如:掎角(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);掎掣(牵制);掎挈(牵制)
☆指摘
☆孔子西行不到秦,掎摭星宿遗羲娥。--韩愈《古鼓歌》
☆又如:掎挈(掎契。指摘);掎夺(指摘摈弃)
☆掎摭
☆指摘
☆摘取
掎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唐韻】居綺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舉綺切,?羈上聲。【說文】偏引也。【廣韻】牽一腳也。【周禮·秋官】翨氏掌攻猛鳥,各以其物爲媒而掎之。【註】鳥來下則掎其腳。【魯語】掎止晏萊焉。【註】從後曰掎。【前漢·班固敘傳】秦失其鹿,劉季逐而掎之。【註】掎,偏持其足也。 又發也。【班固·西都賦】機不虛掎。 又【正韻】居里切,音几。義同。 又【唐韻】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居宜切,音羈。亦偏引也。 又古音讀若哿。【音學五書】古音居我反,後人誤入四紙韻。【詩·小雅】伐木掎矣,析薪扡矣。又【正字通】掎,居何切,讀若柯。扡,䚽何切,?古音也。◎按詩釋文掎,寄彼反。又疏云:掎者,倚也,以物掎其巓峰也。音義亦从紙韻。 又【集韻】隱綺切,音倚。掎匜,不正也。與?同。
与掎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
与掎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