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字义解释

邑 五行属性

五行属:

康熙笔画数:7

读音:

繁体:

笔画:7

部首:

邑五行属:土,康熙笔画数:7,拼音:yì
邑字用于起名

邑字起名寓意

【邑】这个字代表着城市、聚集、安定、进步、公正、归属等美好寓意,是一个非常好的起名选择。

邑字的解释

指县;都城;封地。

邑字诗词来源

出自两汉张衡的《归田赋》:  游都以永久,无明略以佐时
出自唐代皇甫冉的《春思》:莺啼燕语报新年,马龙堆路几千
出自两汉班昭的《东征赋》:遵通衢之大道兮,求捷径欲从谁?乃遂往而徂逝兮,聊游目而遨魂!  历七而观览兮,遭巩县之多艰
出自唐代李隆基的《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》:地犹鄹氏,宅即鲁王宫

邑字的字义
☆城市,都城:城~。都~。
☆旧指县:~人(同乡的人)。~庠(明清时称县学)。~宰。
☆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:采~。
☆古同“悒”,愁闷不安。
邑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集韻】於汲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乙及切【正韻】一入切,?音浥。【說文】國也。【正韻】都邑也。【釋名】邑,人聚會之稱也。【史記·五帝紀】舜一年而所居成聚,二年成邑。【周禮·地官·小司徒】四井爲邑,四邑爲丘。又【載師】以公邑之田任甸地,以家邑之田任稍地。【註】公邑,謂六遂之餘地。家邑,謂大夫之采地。 又王畿亦稱邑。【書·湯誓】率割夏邑。【詩·商頌】商邑翼翼。 又侯國亦稱邑。【書·武成】用附我大邑周。【詩·大雅】作邑于豐。 又於邑,氣逆結不下也。【楚辭·九章】氣於邑而不可止。【前漢·成帝贊】言之可爲於邑。【註】於邑,短氣也。 又邑邑,與悒悒通。【史記·商君傳】安能邑邑待數十百年。 又複姓。【廣韻】漢有邑由氏。 又【集韻】【正韻】?遏合切,音姶。阿邑,與阿匼同,諂諛迎合貌。【前漢·張湯傳】以智阿邑人主,與俱上下。 又叶弋灼切,音藥。【後漢·杜篤·論都賦】成周之隆,乃卽中洛。遭時制都,不常厥邑。 【說文】从口,音圍,象四境。卪聲。尊?大小有等,故从卪會意。偏旁作阝,俗从口从巴。非。
備考:【篇海類編】同邼。
与邑字同部首的字
与邑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
与邑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